推广 热搜: 上海  公司2  公司    快速  政策  中国  未来  企业  货运 

社交网络时代,“取证举报”更便捷了

   日期:2023-05-31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wap.soyinfo.com/mobile/news/24416.html
核心提示:1  几年前,我去东三环参加一个行业沙龙活动。  活动的本意是为一家做直播的企业把脉未来发展机遇,但说到兴起众人免不了唾

1

  几年前,我去东三环参加一个行业沙龙活动。

  活动的本意是为一家做直播的企业把脉未来发展机遇,但说到兴起众人免不了唾沫横飞、七嘴八舌,纵论天下大事。有一位颇为善谈的知名媒体人,在谈到关键处时总是打个哈哈,略过不提。

  众人不解,问他原因。

  他给我们说了一句话(不完全是原话,但一定是这个意思):“过去我吃过亏,现在超过5个人以上的聚会,在这种话题上我就不说话了。”

  当时我无法理解这句话。在一个非公开的场景下,大家伙又都是认识的朋友,有什么话题是不可以讨论的吗?

  2

  这两年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我逐渐明白他那句话的意思了。

  现在是一个人人可以便捷“取证”的年代,手机拍照、摄像、录音、截屏极为方便,你不知道你在哪说过的一句话、写过的一篇文章、演过的一部影视剧、唱过的一首歌,会在哪一刻被作为“呈堂证供”。

  现在也是一个人人可以便捷举报的年代,不需要打110、12345,微博和朋友圈就可以完成举报,只需要一篇小作文甚至一段录屏、一张截图,就可以让一个人、一个组织社死,甚至陷入万劫不复境地。

  你是一位大学老师,你不知道你讲的哪节课哪句话会被“大义凛然”的学生录屏举报。这些年来,岂止一个“一得九失”。

  你是一个自媒体小编,尽管你已经自我进行了审校,通过了平台审核发布,但你依然不知道你写的哪篇文章会被系统提示“经**举报,你的这篇文章涉及**。如果主动承认错误,可以减轻惩罚。”

  你是一个拍电影的演员,你不知道你演的哪一部电影,昨天还是爱国主旋律,今天就可以被用户举报为“涉嫌侮辱军人”。所谓“狼自古以来就代表阴险、狡诈,用战狼比拟军人,这不是侮辱是啥?”

  你是一家做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当你为成为国货之光倍感自豪时,你不知道哪里会冒出来友商举报你“污染物排放不达标”。

  你是一家互联网公益平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联动各方在内蒙古、甘肃等地种了几亿棵树,你不知道哪里会冒出键盘侠举报你“虚假种树”。

  你是一个诗人,当你自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佳句时,你不知道哪里冒出来一位家长举报你涉黄,建议从课本里删除。

  3

  只要你还有嘴巴,没有哪个场景是绝对安全的。

  游泳馆和澡堂子是安全的吧?非也,现在的手机防水纷纷来到IP68级别,越来越多人在游泳馆和澡堂子拿起手机,你不知道TA是在自拍,还是拍一些不该拍的。

  三五朋友在嘈杂的大排档撸串吹牛总安全吧?也不安全,没看到某手机宣传“一键过滤背景音,人声更突显”么?

  那么,企业的办公室、会议室是安全的吗? 更不安全,这两年,被各种带节奏的小作文搞臭的大厂高管/大厂招牌还少吗?

  甚至,有时候你什么也不干都不安全,和你有没有嘴巴没有关系。前不久,某人工智能企业被曝光“涉嫌大量采集用户数据”,进而导致公司暴跌。后来发现这条内容是AI生成的,嘲讽了所有人。

  何其荒唐!何其讽刺!

  4

  举报之风盛行趋势愈显,诬告者却一而再再而三逍遥法外,像我们这些靠笔头吃饭的人,免不了战战兢兢。

  非必要不写,非必要不转,非不要不说。

  前段时间,几个朋友在湖南张家界某位茶友房间喝茶。

  茶还没开泡,我们心有灵犀地互问:“大家手机没开录音吧?”

  那晚的茶很好喝,但我心下悲凉:什么时候,畅所欲言都成为奢侈品。

  这两天,我在网上还看到一篇文章《老师上课避免被举报的技巧》,作者总结了五条技巧:(1)少上通识课,少上本科课,少上外院或全校性的大课,少讲可能有争议的社会话题;(2)在技术性知识占据主流的趋势下,不要想着启迪心智,只想着怎么讲完知识点,做完本职的教学工作;(3)讲课以照本宣科为主,多念PPT,少发挥;(4)神经时刻绷紧,千万不要讲嗨;(5)讲好课本知识,尽量随堂录音。

  我在想,如果每个老师都以少一事不如多一事的心态上课,以瑟瑟发抖的姿势讲学,这样的大学何以培养大学之才。

  5

  当然,我们并不反对举报本身。毕竟我国反腐败斗争、扫黑除恶斗争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广大群众的举报和参与。

  我们反对的是诬告式举报,上纲上线式举报。这些行为不仅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而且会浪费公共资源,甚至会对被举报人造成无谓的伤害,同时也会破坏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诬告式举报是一种恶意行为,举报人往往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恶意编造事实进行举报。这种行为不仅会浪费公共资源,还会对被举报人造成无谓的伤害,甚至会破坏他们的名誉和正常生活。因此,我们必须坚决反对诬告式举报,对这种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惩罚。

  上纲上线式举报是一种过度的、不必要的举报行为。举报人往往将一些轻微的行为或言论,上升到政治高度,对其进行过度的解读和批判。这种行为不仅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甚至会引起不必要的二元独立。因此,我们应该避免上纲上线式举报,对这种行为进行警惕和批评。

  如果这种行为真的成为一种流行风气,必然营造一个“人人自危”的困局,也将严重影响社会公正和法律尊严,不可不察也。

本文地址:http://wap.soyinfo.com/news/24416.html    易搜分类网 http://wap.soyinfo.com/ , 查看更多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10221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