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3/31
“未来学校课程组织形态的重构路向"
全国专题论坛
前言
2023年3月31日,“未来学校课程组织形态的重构路向”全国专题论坛在无锡市协和双语学校举办,本次论坛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主办,无锡市协和双语学校、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新时代学校变革研究中心”承办,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协办。
无锡市教育局副局长萧晶、锡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保海燕、国家督学、无锡市双语学校督学孟晓东分别致辞,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线上致辞。无锡市锡山区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局党委书记、局长冯冬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周逸君、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姚剑英、无锡市锡山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专职副主任华晓薇等领导参加论坛。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成尚荣、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彭正梅、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教师发展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赵健、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伍红林等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学术分享,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卜玉华主持并作大会总结,华师大、中央科教院、江南大学等近百名教育专家莅会指导,全国未来学校联盟灯塔校成员及无锡市各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逾400人参加论坛。论坛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超过800万人次通过线上直播观看。
致辞
无锡市教育局副局长 萧晶
锡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保海燕
无锡市协和双语学校督学 孟晓东
无锡市协和双语学校督学孟晓东表示,这次全国论坛聚焦未来学校课程组织形态的重构,意义重大。“我们打造课堂,为学生服务,都需要通过课程实施。新课标刚刚颁布,在新课标框架下,如何落实课程和课堂的弥合问题,是当今老师探索的重要课题。”孟晓东认为,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在迅猛发展,课程形态在演变,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在迭代,这一论坛的举行很有必要。
孟晓东介绍,协和在课程设置,特别是学习形态建构中先人一步,比较早地尝试超学科教学方式,但也有很多疑惑要突破。“我们要相信,未来教育会在现在基础上呈现不一般的风采,不管是空间拓展还是体系改善,最后肯定落实在学生学习形态的变化上。”
协和课程探索10年,已经形成了课程体系的1.0和2.0版。其中1.0版由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性课程组成。2.0版在原来基础上构建起本学科课程、跨学科课程和超学科课程。“2.0版课程设计思路清晰,我们希望通过本学科课程实施基础性国家课程,跨学科课程解决学科间的联系、沟通、渗透和叠加。超学科课程会结合国际需求,着眼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未来发展。”孟晓东表示,协和的课程建设立场和目标都很清晰,学校着力实现本学科课程校本化、跨学科课程协同化、超学科课程国际化。本学科课程要解决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问题、高阶思维问题,跨学科课程通过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综合创新能力,超学科课程重在文化融合和国际理解。“在今天的会议框架下,我们会进一步整合课程形态,尤其是要做好课程到课堂的转化和弥合,在课堂中呈现课程样态组织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形态。”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李政涛
主题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所长、教授 彭正梅
天下课程:论未来教育的四重视野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教师发展学院
党总支书记、教授?赵健
国际文凭课程的形态特征及其育人意蕴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育学院
副院长、教授?伍红林
基于国家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微课程开发
学校实践分享
无锡市协和双语学校校长?林旭
协同融和:协和的未来课程与学习形态
上海市复旦初级中学校长?湛宣进
基于学习场景的学校课程重构
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李蓓
“五育共生”:小学“大课程”体系建构与育人实践
专家讲座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成尚荣
学习形态:课程组织形态重构的核心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院、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成尚荣表示,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研究发布的重要报告来看,未来学校的特征是学会融入世界、适应未来生存的教育。“我们要从不确定性中和确定性中寻找未来,即从确定性出发,在不确定性中去探究。未来学校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该去想象、去憧憬。”
成尚荣认为,此次论坛围绕未来学校形态展开,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正在走向未来,学校要跟着社会的变化和未来的召唤改变,研究未来学校的样态是具有引领性的。”此外,他还提到此次论坛在无锡协和开展,有意义、有现实感、有实践引领性。“论坛有许多经验分享。听了林旭校长的报告,我很有启发。协和对课程的实施做了大量研究,‘创中学’思想的融入更是把协和的实践向前推了一步。”
大会总结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副所长、教授?卜玉华
卜教授总结道,本次论坛着重探讨未来学校课程组织形态的重构路向,各位专家学者多角度、多维度,从课程到课堂,从理论到实践等多方面描绘了未来教育与未来学校的样态。三所学校的校本分享,总结了未来学校的成功经验,勾勒了未来教育的画卷。
卜教授特别感谢了无锡市协和双语学校,为全国教育同行提供了交流分享的机会和学术交流的平台。她特别提到无锡协和昨日临时为大会增开的观摩课,以常态化的课堂,让我们看到了作为“未来学校联盟灯塔校”的引领作用。
结语
本次论坛汇集了华师大、中央科教院、江南大学等近百名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未来学校课程组织形态的重构路向,论坛级别高,学术性强,必将对未来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无锡协和作为全国首批十所“未来学校联盟灯塔校”,也将在未来学校课程设置和学习形态等方面不断探索,积极消化本次论坛的理论成果,有效的进行校本化实践,坚持中西融合、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培养每个孩子成为心智自由的终身学习者。
来源:无锡市协和双语学校
记者:杨涵
编辑:青岑
编审:千木